揭秘APP幕后“刷量”产业链

2013年6月13日 | 分类: 【技术】

编者按: 2011年,资本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行了撒网捕鱼式的密集投资和布局,资本的动作鼓动起无数创业者的激情,但也让移动互联网虚火暗中滋生。

前段时间360软件“APP应用下架事件”爆发后,一条借APP Store排名牟利的黑色利益链浮出水面。渠道混乱,暗箱操作下的恶性竞争,产品良莠不齐,让人们嗅到了移动应用市场中浮躁混乱的气息,问题由何而来,创业者离盈利还有多远,泡沫下怎样才能吸引到资本的关注?本期“创业圈”走近移动应用市场,探讨乱象之下如何把握市场,建立一个能确实创造价值、并持续创新的商业模式,以便在这股APP热潮过后能存活下来。

焦点一:黑色产业链滋生

陈昊芝:2012年,创业者在APP Store推广成本将大大提高,因为依靠产品赢利获得苹果的主动推荐,很多产品品质还没达到这种水平。小团队急于曝光,就开始以刷量等急功近利的方式发展。其背后的原因,第一是团队拿钱很难,需要好的成绩找融资,因为时间很短不太容易得到苹果认可,就做刷量打榜。我们正常推广一个用户是1.2美元,刷量打榜可以便宜10倍,既可以获得高排名又省钱,但这样让用户很难对产品做出判断。现在非常多的中小团队已经在考虑定位和生存问题,这距离2011年的时候很多创业小团队信心满满、大量天使机构投入其中的热潮只不过过了半年时间,但整个市场已经逆转了。

欧阳 :机锋平台超过2万个开发者,为机锋提供了7万多个应用,而谷歌全球移动应用平台有50多万个应用,在这样庞大的体系面前,每个开发者只有很少的展现机会。这种机制存在让开发者寻求刷量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获得足够多的关注。组织网络水军操作,导致平台和用户防不胜防,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案解决,于是,慢慢形成产业链。开发者应该明白做移动应用,对用户真正的价值还是服务,否则的话最多上一次当,就不会再下载了。因此,企业主要还是靠内功,靠产品体验,把用户需求摆在第一位,做软件企业并不是做一款软件产品那么简单,需要在很多领域有积累,比如产品推广能力、渠道建设能力、自身运营能力、对整个商业模式的定位等。

王宇翔:春节后,我们的产品多次被苹果在新品和热闹产品推荐,下载量马上超过了200万次。苹果为什么给推荐,一个是产品差异性,厨房类应用比较少。我们做应用的推广,营销手段必须立足产品质量,坚持差异化特色,与厂商和渠道都合作。苹果市场好一些,比较规范,但是安卓市场就鱼龙混杂,有些宣称保有量非常高但是放上去真正的下载量可以看出没有那么高,导致我们也难以辨别。但安卓作为主流市场还得合作,每个市场都不能放弃,就造成整体营销费用上涨。但最大的阻碍来自于产品本身而不是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用户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大家都在摸索,真正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没推广也会有用户。这要求产品本身做得好才行,单纯追下载量根本没有意义。

王江:航班管家在推广中总结了几点经验,首先推广基本功是产品能打动用户。打动用户有层次和技巧两个方面,先要打动种子用户,这些种子用户具备很大的影响力,比如种子用户很多是企业高管,这些高管本身自己经常出差,是企业非常有影响力的人,迅速把这些好感传给周围的圈子,一下子人群就爆发开了,所以我们在获得第一个100万的时候,没有太多市场营销成本。第二点,产品本身具备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第一个100万后,我们开始注重品牌的宣传,一个线上和线下,线下我们在电梯、机场和杂志投放广告,同时我们也在微博上做了些有计划和步骤的宣传,跟随用户。

产品创意与市场创意同等重要。很多开发者做产品很有创意,但做市场没有创意,只会刷排名。移动互联网存在很大的误区,互联网要流量,移动更要流量,因此就刷排名。这是很低劣的做法,重要的还是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并将价值传播给用户。开发者不要迷信刷排名的公司,这样带不来真正有价值的用户。比用户更有价值的是黏性,第一位还是要提升产品的创意,这占到开发者成功的50%,对于传播的创意,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更有优势,注重产品传播的创意,运营恰当,根据不同场景做推荐。产品、市场、运营,三者叠加才能让业务成功。

焦点二:商业模式再探索

王宇翔:这个冬天,很多创业公司感受到了资本环境的冷却,移动互联网创业环境在去年下半年遭遇冬天有一个重要原因:备受追捧的热门方向存在问题。产品本身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例如去年大热的LBS,风靡一年之后仍无清晰的盈利思路,资本市场对它的热度自然会下降。

从去年年初开始做豆果美食应用,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年时间累计发布了五个大的版本,逐渐化繁为简,让用户操作更方便。最初是工具型应用,现在产品从工具型向服务型转变,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就是从社区结合电子商务的角度做。基本盈利还是要依附于广告,同时可以在CPS模式上有一些收获。我们做的是社区,社区结合电子商务有天然的对用户购买的影响力的引导。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资金压力。现在市场环境不好,我们要节省开支。第二个挑战是整个市场环境,2012年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

王江:我们下一步的重点仍是积累用户规模。如果用户规模达不到一定量级,什么商业模式都虚无缥缈。从盈利渠道来看,针对要求更高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收费,专注移动电子商务。今年在iOS应用上,我们试探性地推了品牌广告,还做了一些合作营销,它们都能带来收入,但不会成为主要商业模式。目前,除航班管家,我们还有酒店管家,未来还会有高铁管家、商场管家、租车管家等“管家”系列产物,它们都是围绕用户衣食住行等当地生活服务形成的一个体系。我想,只要把“管家”系列做起来,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生态圈,到时不用我们刻意寻找商业模式,它会自己凸显出来。在移动互联网盈利方面,今年下半年是模式清晰的时间,逐渐产生一定的现金流,明年就会有些产生相当规模的现金流的O2O模式展现出来。

吴刚:现在创业环境很热,但我并不看好。第一是爆发得太早了;第二,我们必须关注这个行业的生态结构,在移动互联网你会发现今天的谷歌和苹果,从设备、操作系统、销售渠道,包括用户的关系,还有里面的核心软件,全部都在进行控制,其实给移动应用的空间越来越小。用户的流量,在过去很容易获得,在今天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新市场中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要发力的公司有一个特点,不再追寻把公司做得足够大,已经把自己的公司分成了若干个小份,每个小组都可能只有几个人,然后来降低每一个产品风险,而不去用一个大团队,用几年的时间来做一个游戏。精细化运营留住每一个用户,留住你想留住的用户,找你想找的用户已经变成了一个关键点。

无线游戏的破局首先是专注,不要把你的精力全部都分散掉;其次是现金流、利润。对于游戏公司来讲最主要的是有利润,有现金流就能活下来,必须要通过一个产品赚出未来三个产品的钱,未来才有可能活下来。如果不是这样,你会越来越小,直到你把自己弄成零的时候就退出了这个市场;第三是国际化的产品能力,如果没有经历过海外市场,没有真正有一些人帮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试错成本会非常高;第四是年轻化的、精英化的团队,对于整个公司来讲需要突破惯性的思维模式

焦点三:融资困境难破解

姜浩天:移动应用市场对创业者来说是个全新的机会,总体处于初期阶段,有很多深度和广度都需要扩展和挖掘,有很多人看到机会投入进来。但是整个市场资本和创业者在心态和做事上都有些浮躁。有些创业者过于盯资本的方向,投资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做什么,或者有谁做什么拿到钱了,就跟风。这种逻辑,容易造成一哄而上,2011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没有特别大的亮点也缘于此。

亮点产品大多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比如微信。

要跟传统互联网巨头竞争非常难,但是能够做好产品给用户提供足够大的价值还是很有可为的,我对大的前景乐观。2012用户的普及,意味着整个用户市场至少翻一倍,足够大的用户量给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机会,优秀的公司一定能抓住这个机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轻型游戏,跟生活实用性相结合的产品,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整个产业链的完备有更深入的商业模式出现,机会并没消失,反而越来越大,创业者没必要人云亦云,猜测VC做事。不管有无VC来找,你都是一家有价值的公司,创业还需回归本质而不是为了什么而去创业。

李宏伟:移动互联网融资,在2012年还是重点方向,因为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渗透较高的情况下,机会还是有。从投资角度来说,早期做应用已经有一堆拿到了投资,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的竞争,单一的应用已经很难拿到融资,如果现在拿到融资需要有自己的特点,模式上、用户上都要有特点,才会比较容易。热度会淡下来,融资考察程度提高,估值会更合理,要看每个创业公司所处的阶段。

去年有很多空间可以定位,今年突破口会更难找,下半年会有一批死掉。如果要继续在这个领域坚持,把精力放在产品上,不要只砸钱刷排名、做广告,精细化竞争阶段要把仅有的资源放在重要的地方。下一轮的融资时间会久一些,估值也不会翻几倍,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再在融资上耗的太久。下半年我看好付费应用,更接近现金流的产品。

欧阳 :2012年是跨越鸿沟的一年,创业者需要抵抗寒冬。这年头除了真正拔尖的项目拿到投资之外,其他的首先考虑的是生存,等到这个行业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之后,行业利润率足够高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赚到钱。我认为2012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很重要的一年,2011年融资的企业都得到很大的壮大,但是他们设计的商业模式能不能得到验证,能不能坚持下去度过鸿沟,今年会看到部分结果,如果现金流、人才等有问题,死掉是必然的,明年将会部分退潮,整个行业也会回归到更加理性的一面。

王宇翔: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二月份,资本市场变冷,原来拿到钱的也没拿到多少钱,几百万风投花完,到现在盈利模式还在茫然中。早期刷排名,有一点钱就去砸市场的,到这时候就无法支撑了,真正好的应用在这个阶段才会慢慢浮现出来。如果做的不好,产品方向调整,缩减市场投入费用,要抱着被子过寒冬,省一点。去年国内市场太好,一个简单的idea也可能拿到钱,这种环境下,市场一定有泡沫。投资商都知道有泡沫,就看谁去拍碎。当资本尚好的时候,资金会带动市场,而当没有资本支撑时就会露出本来的面目。

“刷量”无异于饮鸩止渴

王鑫(化名)是一名移动应用开发者。

经过辛辛苦苦几个月的研发和重重审核后,他的产品终于可以上线了。然而,王鑫却发现:一夜之间涌现了整屏的差评。他检查了好几遍程序,同时也发动了很多人集体测试,并没找到严重的Bug(漏洞)。郁闷之余,他去关注排名较高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却发现:虽然问题如云,但仍好评如潮。

这是王鑫的真实遭遇。再好的生态链,也无法规避规则的破坏者。如今,水军的势力也开始瞄准了火热的App Store,他们往往通过刷五星、刷一星、打广告等各种定制化服务,在不良开发者制造出的不良竞争中获利。新生的移动应用产业链上的这些不诚信行为,在“3·15”背景下更加引人关注。

“劣币驱逐良币”

“今天居然有人威胁我们,要将‘口袋体检’刷爆,迫使苹果将其下线。” 北京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瓦力科技”)CEO刘泱近期在微博上如是爆料。瓦力科技联合创始人刘景岩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刷量分两种,一种是开发者自己为了提高排名雇佣水军刷下载量,另外一种就是恶性竞争。后一种情况又分为“捧杀”和“棒杀”,所谓“捧杀”是帮竞争对手刷下载量和评论,让苹果发现异常后将其产品下架,“棒杀”则是给竞争对手刷恶评,产生坏口碑从而影响用户下载。王鑫遭遇的正是“棒杀”的情况。

“2万元刷3万次,当天就可以让应用排名进入前100名。”一位水军组织者非常自信地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目前刷量的“行情”是: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单个应用的起刷为1万次,单价为0.7元/次,若想同时获得高评分以及好评价,则需要另加0.5元。另外,除了按照下载量收费外,有些公司还提供排行榜单日、包周、包月服务。此类收费价格浮动较大,热门分类排行榜的包月最高价格可达30万元,冷门排行榜则只要5万元。

利益的驱动导致了上述以网络水军为主的刷量产业链的诞生。不断涌现的刷排名服务商,也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垃圾应用在苹果平台上被误导的用户下载。这里还不乏一些收费的应用,实际上这已经构成了对用户的间接欺诈。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于用户的体验势必会大打折扣,而对于开发者而言,危害的将是整个应用开发的生态环境。

“现在中国区App Store刷榜、刷评论甚至给竞争对手刷差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团队急于曝光,就开始以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发展。我们正常推广获取一个用户成本是1.2美元,刷榜的话则便宜10倍,既可以获得高排名又省钱,最终市场‘劣币驱逐良币’,靠品质和正常营销的开发者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触控科技总经理陈昊芝如是说。

移动开发者面临“冰火两重天”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手机用户总量已达到9.3亿,且手机上网用户已超过3.9亿,预计年内将突破4亿大关,国内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而另一组数据则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以苹果应用为例,应用商店分析公司APP Annie最新的数据报告显示,IOS应用营收中,有34%来自于美国,中国作为第二大应用市场的贡献却仅仅只有2%。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却并没有带来中国市场的APP盈利大潮。从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几个领域可以看到,手机电子商务、手机搜索、手机游戏、手机广告、移动增值等五大领域中,真正出现规模化盈利的目前只有手机游戏。

烧钱凶猛,商业模式难有突破,用户习惯免费都是横亘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们前面的几座大山。

机锋网高级副总裁欧阳 告诉记者,移动互联网考验的是产品推广能力、渠道建设能力、自身运营能力和对整个商业模式的规划,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很多商业模式还得不到验证,比如一些社交类应用、生活类的应用,盈利基本上很难,目前主要是靠投资拉动。

除商业模式之外,平台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的,想在苹果的iOS平台上再现一炮而红的应用,已经是越来越难了。陈昊芝表示,去年人们对这个市场希望过高了,成长不如想象中迅速,因为本身盘子就这么大。即便排进入中国区收入总排行榜前15名,分完账后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5万美元。但是,为了保持这样的收入,营销和客服成本至少要30万元人民币。显然,一个创业团队,如果没有持续的推广和新产品推出能力,就会面临收入不稳定的窘境。“春节之后到现在,仅我知道的做游戏的中小团队解散或退出的例子已越来越多了。”陈昊芝说。

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安卓应用中国开发者团队中,31%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团队达到了19%。即使是大公司开发的应用,也无法逃脱“亏本”的命运。开发者社区网站CSDN创始人蒋涛表示,移动互联网都是在靠VC和天使的钱活着,第一轮这么挺过来了,下半年肯定会有一批小的应用开发者因为扛不住第一轮洗牌,而面临倒掉或转型的局面。

向行业市场寻求突破机会

据了解,目前移动开发者主要分为三类,较大规模的开发公司、新创业的开发团队和处于散兵游勇的个人开发者。而对于研发资金匮乏,推广实力单薄,甚至根本不具备推广实力的中小开发者而言,在激烈的竞争中,胜算已经不大。

在安卓市场,各大应用商店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大公司的作品,个人开发者作品很难排在前面。大公司掌握着很多资源,包括开发、创意、推广等,中小开发者很难跟他们硬碰硬。

以移动IM为例,米聊的出现让很多创业者看到这一领域的机会,但是腾讯的微信一出,立马横扫整个市场,再无机会可言。事实上,创业者最为担心的也正是腾讯的介入。腾讯一旦决定染指某业务,其巨大用户规模和多方资源整合能力对于中小创业者就是一剑封喉。

在所有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巨头中,腾讯早就暗中布局,产品线可以用广和长来形容,除了和其他巨头进行平台化的竞争,腾讯更是直接深入到Andriod、iOS的应用市场,其开发的应用高达数十款,涵盖了娱乐、社交、安全、浏览、阅读、消费、输入、同步等众多领域。

不仅是腾讯,其他互联网细分行业的强者,也有类似情况。酒店尾房限时特卖的“今夜酒店特价”去年曾遭遇携程的酒店封杀。今夜酒店特价产品推出不到十天,即遭到携程的封杀,携程直接将与今夜酒店特价合作的酒店下架,一度让刚刚创业的今夜酒店特价团队业务无法推进,COO任鑫对此表示,对于规模和资源较小的创业者来说,低调快速创新,至关重要。

虽然面临各种困难,但投资者和创业者都保持对移动互联网前景的乐观。蒋涛对创业者建议:移动互联网的前景还是很美好的,如果在通用化的产品里无竞争,不妨选择走另外两条路:一是做垂直化领域,二是跟传统结合,把硬件与软件结合,这将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他预计:明年将可能产生很多行业性的应用,这类行业市场最终将能找到买单者。

莫把市场当赌场

过去的一年,移动互联网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大热门,大量创业者随着移动应用蜂拥而入。

APP热潮涌来,一个idea,一个简单的产品被捧得前景大好。像移动社交、移动电商等概念,只要包含了移动概念的产品,一出生似乎就带着无限好风光。

然而,在无限商机的背后,也引来了万千的竞争。虽然移动互联网有着传统互联网早期的前车之鉴,但这丝毫没有阻挡移动互联网市场野蛮生长式的疯狂。

无数创业者梦想着成为愤怒的小鸟,一夜爆红,迅速拿到几百万融资,这种梦想开始让很多人迷茫在了资本的泡沫中。可以说,浮躁的大环境已经影响了很多创业者,他们太急于证明自己,甚至无所不为:恶意刷榜,抄袭盛行。有着多年互联网创业经验的触控科技CEO陈昊芝曾表示,他的一款应用“捕鱼达人”很热销,目前与之相似的山寨产品已经多达几十个。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很多游戏和生活类应用只要国外出一款,国内几天之内就会迅速出现十几款。

是什么力量让原本属于“技术创意+精细化运营”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像个投机的赌场?

从业界观察可以略知一二:首先是创业者的浮躁心态。行业规则在产业发展之初,更多是业内人自建的一个生态环境,但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业内人更看重的是布局占坑,圈用户,往往忽视了对于良性规则的维护与建立。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有很多出来已多时,但仍对商业模式毫无概念的产品,这种产品的试错成本相当高。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产品销声匿迹了。这种浮躁的心态,一方面引发了业内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也带给了专注于产品的开发者颇多的无奈:除了面对资本的压力,还要面对同业者的恶性竞争,以及巨头们的围追堵截。

在内外受困的现实环境之下,创业者应如何应对?已经获得两轮投资的北京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景岩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只有低调地做好产品,才能生存下去。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旋风的迅速席卷,正是因为其将创业者带进了产品为王的时代,这就需要聚焦于产品,以产品为中心征服市场和用户;同时要建立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进行踏踏实实地研究用户,只有跟随用户需求,才能做出好产品,而不是做投机市场的风向标。

对于经历浮躁后必然要回归理性的移动应用创业者来说,只有在良性的生态圈中,真正做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再加上精细化运营和强大的执行力,才有可能最早最快地敲开移动互联网的盈利大门。

2月2日,当人们还沉浸在龙年春节的余味里时,360公司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产品被全部下架,一时间舆论哗然;2月8日,360的产品又全部重新上架。对于此次下架的原因,360和苹果官方给出的一致说法是,360部分产品被刷票,出现异常的用户好评和差评。

虽 然外界对此猜测不断,然而回顾这次360产品下架事件,最大的贡献,是让寄生在App Store产业生态中,以刷排名刷下载量为生的地下产业链曝光于公众视野。在这条地下产业链中,App开发者、刷榜服务商、网上支付、搜索排名等环节借助 于苹果应用商店形成了一个互相依存,利益输送的紧密产业链,而这个链条的各环节又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当《IT时代周刊》记者通过种种努力,走近产业链,试图探究每个环节,解析这个地下产业链时,却又发现链条上的每个人都已经陷入了刷榜风潮而无法自拔。

寄 生在App开发产业中的刷榜产业链,就像一根毒草,时刻争夺着众多App开发者的阳光和营养。一群群怀揣着希望而投身App开发的年轻人,当面对着刷榜在 短时间内带来的利益和影响时,前赴后继地加入了刷榜行列,这不仅让他们在走向未来的路上遗失了自己的梦想,更让他们的才华和创新精神长久地埋藏于地下。

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袁是一个有可能葬送中国App产业未来的现实。

第一章 刷榜解密

在北京中关村某小区150平方米的民用住宅里,靠窗的两台苹果电脑前,分别坐着某iOS平台App开发团队的CEO吴枫(化名)和CTO王宇(化名)。刚刚接到的一个电话让二人顾不上手边热乎乎的汉堡和薯条,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

一场App Store的地下刷榜行动即将开始。

原来排名可以这样做

2011 年12月,这是一起App Store刷榜事件的前奏。此前,吴枫的App日均下载量只有60次左右,上线10天,仅积累了不到1000次的下载量。替他刷榜的 ”App推广“公司承诺,可在12个小时之内刷出6万-8万个下载。刚刚的电话就是”App推广“公司的客服打来的,他提醒吴枫,五分钟后刷榜行动开始。

吴枫看了下时间,11:55。在他的苹果后台开发者账号的页面上,他和王宇看到下载数900个,评论16条。二人无话,只有室内十多台计算机的散热风扇在运转着,发出轰轰声。

12:00 一过,吴枫和王宇开始紧张起来。12:02,第一个下载出现了。12:04,增加了15个下载。12:10,40个下载,1条评论。到13:00,增加了 1350个下载,10条评论。二人发现,刷榜刚开始时,下载量和评论数增长得很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时间内的下载和评论数增长得越来越快。 15:30,坐在一旁拿着iPhone在App Store里查看效果的王宇兴奋地对吴枫说:”我们进Top100了。“两个人一直盯着疯涨的下载数和评论数,他们那股兴奋劲儿只在看世界杯时才有。狂热 持续了6个小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吴枫的App所向披靡,成功挺进Top10。而桌上的汉堡包早已冷掉。

12个小时的刷榜对于互联网那头的”App推广“公司来说,只是一次日常工作。刷榜公司通过登陆不同的VPN(虚拟专用网络),同时利用它库存的上万个苹果iTunes账号刷下载量和评论。

”App推广“公司因人手不足,常年雇用兼职人员进行刷榜操作。由于刷榜没有技术难度,只需要大量人员同时在线,因此,雇用兼职人员成了业界普遍的操作模式。这一次给吴枫刷榜,”App推广“公司就动用了兼职军团中的150多人,近200人同时在线刷榜,冲击力相当大。

根据吴枫与”App推广“公司签署的协议,这次刷榜在零点结束。吴枫坐收战果,刷榜公司贡献的7万个下载、100条评论以及1万多个真实下载。吴枫的这款App终于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App Store中国区免费榜Top10“。

如 果用户选择吴枫的这款游戏,会发现游戏界面右上角有一个衣服标识,里面展出了各种道具。用户需要先付费,才能从这里选走道具送给可爱的游戏主角。吴枫就是 依靠出售道具来获得收入的。刷榜前,近1000个下载量中有50个付费行为,每款道具6元,能赚300元。依据这个比例,刷榜后的10000个真实下载 中,就会有500个付费行为, 3000元进账。而第一天刷榜的费用是10000元,吴枫是赔的。不过,他不急在一时,他要的是品牌影响力,在Top10待上一段时间,通过口碑传播,被 尽可能多的用户下载。这样,凭这款游戏的实力以及之后的升级,大的基数很容易转化成购买力。

目前,像吴枫这样的刷榜行为在App Store中国区已经很普遍。一个由应用程序开发商、提供服务的刷榜商、充当桥梁的互联网公司、一度猖獗的黑卡商共同构成的地下刷榜产业链条正在形成。这 条地下产业链,App开发商是心知肚明,但外界对此知之甚少,360应用下架事件曝光后,这条产业链才浮出水面。

开发者的无奈

App 刷榜产业链的快速形成,源于App开发者对刷榜的巨大需求。一方面,App Store中的竞争太激烈。去年年底,App Store的应用突破50万个,一款新应用不做推广就上架等于石沉大海。目前,中国iOS和Android平台上的开发者达20万,整个市场收入才15亿 元人民币。为了使自己的App能快速地脱颖而出,开发者们选择了这条”捷径“;另一方面,刷榜带来的利润明显,应用被刷到榜单前面,下载量自然会因排名而 激增,激增的下载量又会保证它的排名靠前,以此呈现出滚雪球式的增长。根据应用商店分析公司Distimo的数据,挤入美国区App Store免费榜前10名的应用程序日均下载量可达到8万次。

看到12个小时内一款无名App挤进总榜前十名,吴枫对王宇说,这个方法太有效了。根据协议,刷榜第二天将进入维护期。”App推广“公司需要刷5000个下载,50条评论,维持该款App排在前十位。

吴 枫与王宇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在王宇看来,是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数学天赋让吴枫走到了今天。正如开发者都知道的,App Store是创业者的乐土,创业者漫无边际的创意又造就了今天的App Store。而那个有着白皙的皮肤、忧郁的眼神、细长的手指、散漫的天性,却总喜欢臆想连篇的吴枫是最适合来App Store这种地方创业的。

王宇接触App Store要比吴枫早,他玩手机游戏时就觉得不过瘾,琢磨着自己做一款游戏。吴枫从原单位辞职加入这个队伍后,该款游戏因吴枫注入的音乐和美术元素而一下子出色起来。王宇说:”我们的产品出来了,一进行内测,反响出奇地好。“

于是,产品提交给App Store官方进行审核。在正式发布前,吴枫在各大论坛、社区、微博、博客等进行上架前的推广,希望能够积累一些期待用户。然而,由于吴枫团队是新手,在业界没有一点品牌号召力,同时,他们也没钱去做宣传和推广,因此,收效甚微。

紧张的审核期历时七天,App终于上架了,吴枫却更加郁闷。App Store里的应用太多,吴枫的游戏投进去之后连点儿水花都没溅起来。靠着从论坛、社区等处转来的微薄流量在商店里不死不活地挂着,吴枫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对于这款游戏,他有信心,而且目标是千万下载量。他认为,拐点应该出现在100万上。从100万到1000万,这个过程相对容易。而从零到100万,这个过程则很难,每天几十个下载肯定不行,而高昂的广告费又是吴枫和他的团队所无法承受的。

拿 移动广告公司Admob来说,它是按广告展示的点击量收费的。每个点击通常收取0.03美元。但从点击到下载的转化率来看,对于付费App可能只有不到 1%,对于免费App通常也不会超过10%。这么算来,想要获得1万的下载量,起码需要付出2万元人民币。因此,刷榜成了吴枫们的”最佳“选择。

试水刷榜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枫认识了刷榜商老姚。已中年发福的老姚自称在刷榜前也做过App开发,也把App挂到苹果商店里去卖过。那时,他自己给自己刷,他今天的刷榜经验都是从那时积累起来的。

因是熟人引见,老姚对待吴枫这个小客户比较用心。

吴枫想让自己的游戏挤进中国区免费排行榜前十位,并维持一年。老姚告诉他,这个目标,没有千万元人民币是拿不下来的。老姚在了解了吴枫的公司情况之后,给出了一个方案:刷1天,维护6天,评论每天最多刷100条就够了。先看效果,好的话再考虑继续合作。

老姚说:”之所以刷完1天还要再维护6天,是因为单日进Top10,一般只能保持半天左右。没两天排名就又掉下去了。“而按照包排名包周的套餐操作对吴枫比较有利,这远比按下载量走要划算得多。

在 老姚公司的报价单上,吴枫看到,刷进App Store中国区”免费应用软件“Top50,报价4000元,刷进Top10的价钱是10000元,刷到Top1的价钱是50000元。维护费是刷榜费 的一半。”全5星+好评“2元/条。如此算下来,吴枫这次刷榜共计需要付出41400元。因为熟人的关系,老姚又给吴枫打了个九折。

吴枫打算去老姚公司的网站上看看,却发现他们网站上刷进Top10的报价是25000元。”原来他们有两份报价单,看人下菜单,真黑。“吴枫跟王宇私底下交流时说。

俗话说,货比三家。吴枫想去看看其他家的报价。于是,他通过百度去搜了一下,发现有几家刷榜商已经拥有了独立域名。而其中一家网站从域名到页面设计,与老姚公司的网站都极其相似。对此,老姚说:”也许,那家也是我们的网站。“

一番比对之后,吴枫发现,老姚给出的方案性价比最高。现在,网上给出的下载单价都在0.5-1元之间,刷国外的更贵。下载单价通常与下载打包成套餐,没有哪个刷榜商愿意做几百个下载的生意。下载量越大,下载单价就越低。

吴枫决定接受这个方案,但他有点儿担心,”一天之内进到中国区免费榜前10名,这个靠谱吗?“”我们有库存800万个苹果账号,你说靠不靠谱?“老姚说。

吴枫还是不放心,”苹果会不会等我们结完账了才发现有问题,封了我的账号?“ 老姚告诉吴枫,”目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我们做了国内近200款软件,没有发生过一次意外。“

而老姚采取的支付方式则让吴枫彻底地放下心来,整个支付过程是通过支付宝来完成的。吴枫需先在对方操作下载之前付全款,等排名上去了之后,老姚那边再确认发货。如果发现预期没有达到,吴枫可以申请退货。

在接受老姚提供的一个星期的刷榜服务后,吴枫的游戏App累计达到了50多万的下载量,收入6万余元,而刷榜的直接费用只有3.8万元,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因此,吴枫决定,再做一个星期,争取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内把下载的量级提升到百万。

目 前,在浩荡的开发者大军中,像吴枫这样有资金去做推广的还是少数。这得益于他两年来工资的积累、家人的支持以及合作伙伴的股本支持。而和吴枫有一样梦想的 师弟周楠(化名)似乎就没这么幸运了,尽管他曾工作一年,也有着创业的梦想,却一直囿于资金的匮乏而无法组建自己的团队。目前,他又重返校园攻读研究生, 并利用业余时间设计自己的App。周楠表示,等将来自己的产品出来了,并且资金允许的话,他也会选择刷榜服务的。

免费App应用一般都采用内置广告或收费道具的方式获利,而App排名靠前的应用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下载量,这个下载量是产生利润的前提。如何在50万个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开发者首选刷榜,因为它能快速见效。

第二章 APP带来的“新生意”

水军、网络营销、刷好评,相信网民们对这些词已不陌生。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到来,相关群体的人又有了新的营生方式。

老姚其人

老姚,40岁,黑胖,一脸胡茬。老姚告诉吴枫,如果身边有朋友也想刷榜,可以介绍过来。做这行靠的是口碑。

老姚是希望吴枫这个真实的客户成为他的活广告,为他多做宣传。老姚是”App推广“公司的核心创始人之一,负责市场营销。在做刷榜业务之前,他一直在做网络营销,接过各种各样的订单,包括在论坛发帖灌水、写企业软文、在淘宝上刷好评等。老姚也因此而积累了众多大客户资源。

老姚说,业内由水军等网络营销商转化而来的刷榜服务商所占比例很高。

2008年3月,苹果推出了应用商店,技术还不赖的他手痒心痒也去试了一把,做了一个单机游戏的App。在进行推广时,他发现,对各大榜单的排名起决定作用的是下载量。加上之前有过淘宝刷评论的经历,他决定自己给自己刷下载量。

老姚说,刷榜在技术上没有难度。

登陆一个苹果iTunes账号(在美国区注册时需要绑定信用卡,在中国区则无需绑定信用卡就可以注册,这为中国区账号泛滥提供了可能),再在应用商店进行下载;然后通过更换计算机的IP地址换另一个账号再进行同样的操作。所以说,刷榜的关键是你有多少个iTunes账号。

目 前,老姚公司库存的iTunes账号已达到惊人的数目——800万,这都是当年老姚给自己的游戏刷下载和后来从事刷榜业务时专门注册积累下来的。”有了这 么多账号做保证,我们才敢对外宣称1天内最高可刷百万下载量“。老姚透露,如果同一个IP地址下载过多的应用和做过多的评价,苹果就会认为这个IP有作弊 嫌疑。因此,刷榜时需要更换不同的IP,而采用VPN更换IP是个省时、省力的做法。

在给自己刷量的时候,老姚就发现,App Store的流量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天内,晚上6:00~12:00是下载高峰期;一周内,周末两天是下载高峰期;其次是周一和周五,最后是周二到周 四。”我们制定了几个曲线图,以此来安排我们自己的刷量节奏。跟着苹果的流量曲线走,才不会被怀疑。“

根据App Store榜单算法,结合下载周期等刷榜”秘笈“,老姚很快在圈子里出了名。他甚至发现,刷好评所能带来的销售效果甚微,且风险极高,而给竞争对手刷恶评,效果却出奇地好。

刷榜公司的生意经

2010年年初,App Store的模式在中国大行其道,谁也不愿输在移动互联网的起跑线上,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客户端开始纷纷进驻App Store,它们之间的硝烟也从PC端蔓延到了手机端,市场需求的口子一下子被打开。

这一年的春天,一些老客户找上门来,主动要求老姚为自己的公司刷榜。老姚决定,停掉App Store中的单机游戏,专心做App Store刷排名、刷量业务。

然而,尽管处于一个地下产业链的核心,但刷榜服务商的影响还是只能靠口碑和回头客,所以老姚坚持”诚实守信“。他从不给客户许诺刷榜停止之后客户App的排名情况,始终都选择如实相告。

这已不是老姚一个人的生意经,上海的一家App推广公司就曾对暗访记者说,排名主要还是看软件自身的质量,像谷歌、Facebook这些网站,都不用刷,排名就很高。有些特别烂的App,上去之后可能会下跌得很快。刷出来的东西,在时间上是没法保证的。

” 一款应用的排名,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它的质量,刷榜只是提供了一个快速的渠道。应用好,借助刷榜会很快被大家认识,也方便了用户。应用不好,却只想急功近利 地捞钱,甚至以此作为获得风投的资本,就走错了方向。老姚说:“同时,我们也会对客户的应用进行评估,从而给客户提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当然,用户有权利选 择听或不听我们的意见。”

基于老姚的诚信和浩大的App队伍催生出的刷榜需求,两年来,他的公司发展迅猛。“全年预算1000万的单子我们都接了好几个了。”为此,老姚的公司还专门开设了一个大客户专用通道。

而老姚的大客户以互联网公司居多。目前,大中型互联网公司进驻App Store,刷排名已成首选。市场的火热推高像老姚这样单做App 刷榜的公司,一年收入轻松过百万。

市场调研公司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估计,在众多移动应用中,借助刷榜的保守估计达30%,涉及自刷的达70%。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估算过,如将PC与手机等领域做刷榜服务的市场加起来,每年市场规模至少在亿元以上。

尽管苹果更新了排名算法,刷排名已不如一年前那么迅速,今天的App Store榜单也存在众多变数,但是,老姚仍对这个市场充满了信心,“需求量在那摆着呢!”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3-17 18:13
第三章 APP能否健康发展

一方面是部分App开发者对刷榜的青睐和刷榜生意的日益火爆;另一方面却是更多创业初期的小开发者望“榜”兴叹。当App排名与其质量和创意不再相关,当越来越多优秀的App被虚假榜单埋没,App还能健康发展吗?

苹果的难题

就在吴枫初尝刷榜所带来的胜利果实时,王凌,这位App Store中效率软件App Voodo的开发者,还在中小开发者维权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2011 年8月19日,王凌发现,一款名为“超级手机号码追踪器”的App通过刷榜进入了App Store的畅销付费榜前四名,他立即向苹果官方投诉邮箱发了两封投诉信,均没有得到回应。后经多方努力,仍没有得到苹果答复。时隔五个月,2012年1 月20日,苹果才将这款应用下架。

苹果公司在制度的执行上不尽责为肆虐刷榜留下了空间,而刷榜的受害者是一缺钱、二缺人脉、三缺人才的三无 草根创业青年。淘淘镜开发者王豫鹏说,刷排名,受害的是小开发者。大的开发者不缺资金,小的开发者应用一上线就不见了。触控科技CEO陈昊芝也声援个人开 发者,他向苹果提出:“应严格打击在App Store中国区刷排行刷评论的恶意行为。”

医疗垂直社区丁香园CTO冯大辉直指苹果App Store中国区的管理问题:“苹果在开发者管理方面显得手段过于单一,有些开发账号一口气投放几百款App。只要有几个这样的账号通过审查,它们引起的下载潮就会把原有的分类秩序冲击得乱七八糟。”

目前,App Store中的应用已经超过50万个,这给App Store审核小组带来巨大的审核压力。正如阅读平台“唐茶”总监李如一所言:“这些处理工作都是人工完成,某些环节出现疏忽、脱节或遗忘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App Store审核小组的地位就像法院。面对这样庞大的一个生态圈,App Store审核小组有责任进一步完善产业环境。陈昊芝说:“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市场规则还在形成中。iOS要想留住中国开发者,在市场规则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百度和搜搜里键入关键字“App Store刷排名”,百度搜索结果页面显示,前三条就是三家刷榜服务商的网址,搜搜的搜索结果页面显示,第二条到第四条是三家刷榜服务商的网址。而去年猖獗一时的黑卡产业链,其交易平台淘宝网难辞其咎。

苹果已经开始行动。

在App Store没有开通人民币支付之前,国外要购买软件需要绑定国外的信用卡,但App Store对于信用卡使用机制存在漏洞,iTunes账号被黑客盗取后,信用卡就等于完全落入了黑客手中。黑客通过淘宝等交易平台,把价值几美元的东西便 宜地出售。被盗取的用户在发现自己的帐号被盗后,立即通知App Store及信用卡发卡行,App Store经过核实会向用户退还被盗刷的款项。但是,在游戏开发厂商方面,虽然产品已经卖给了消费者,下载量增多,排名靠前,但却拿不到应有的分成,最终 造成坏账。去年九、十月份,利用黑卡刷收费榜排名的行为曾一度使得中国开发者的坏账率攀升至40%。为此,苹果于去年十一月份推出了人民币支付方式,彻底 击垮了黑卡产业链。这也是最初吴枫向“App推广”公司咨询时,对方告知他只提供刷免费榜服务的原因。苹果的清剿行动是卓有成效的。

360 应用下架事件,标志着苹果新一轮清剿行动的开始。此后,苹果也调整了App Store的排行算法。虽然苹果从未对外公布过App Store的排行算法,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综合国外的一些观察分析,可以估计到其排名最核心的依据依然是下载量。这仍然给刷榜者留下了行动的空间,难怪老 姚说他对苹果调整排名算法并不担心。

前些日子,苹果官方向应用程序开发者发出一份警告:当你推广自己的应用时,不应使用宣传或保证你获得App Store顶级排名的服务。即使你并未亲自参与操纵App Store排名或用户评论的行为,雇用这类服务仍有可能导致你失去苹果开发者项目的会员资格。

然而,App Store生态环境的治理断然不能依靠苹果一己之力,需要相关各方联合起来行动。

与 此同时,Android Market和国内第三方应用市场也都被刷榜这个地下产业链的链条紧紧缠身,无法解脱。刷榜行为在Android Market和国内第三方应用市场中普遍存在。应用商店安卓星空市场部经理任仁向媒体透露,官方Android Market和第三方应用市场刷排名的方式不一样。刷官方Android Market排行最好的方式是增加好评数。有营销公司专门从事此项业务,只要上了官方排行榜前几名,下载量可呈几何级数的提升。由于国内第三方应用市场有 几十家,每家排行算法不同,刷排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刷下载量是最普遍的做法,有些App在一家应用商店一天可刷下载量上万。

由于国内第 三方Android应用市场达几十家,单刷一家对整体下载量影响不大;同时一些应用市场排行榜与广告性质相仿,是直接出售的,加之各家的排行榜的算法不一 样,提高了刷榜的难度。因此,在第三方Android应用市场刷排行效果没有iOS平台明显,然而随着Android应用市场的优胜劣汰,当对行业有决定 性影响力的市场出现后,苹果App刷榜的噩梦未必不会在Android市场上重演。

让APP重回健康发展之路

尽管苹果公司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但改善App Store中国区的生态环境绝不是苹果一家的事。

目前,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规则尚未建立,App Store管理流程不够完善,苹果官方审核小组监管力度不够,App产业出现刷榜黑市。

针 对刷榜现象,App Store审核小组依据的仅有一部《苹果应用商店审核指南》,该《指南》中对刷榜行为作了如下规定:“利用伪造或付费评论的方式在App Store中企图操纵或欺骗用户评价或图表排名的开发程序员(或者采用其他不正当方式)将会从iOS开发者项目中除名。”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规 定,虚假的产品说明、雇用他人进行销售诱导,均属于违法行为。

但目前,还无人因刷榜而获罪。只有一些开发者会在App Store的清理行动中“落网”,轻则遭警告,重则被封账号。360产品被下架,与刷榜难脱干系。绝大部分开发者还是会像吴枫一样,在这个法律监管不到的地下黑市中安全地生活着。

而 正是由于刷榜产业链的存在,今天许多刷榜的受害者明天可能就会加入刷榜者的行列,因为刷榜对他们的诱惑太大。他们又给刷榜服务商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同 样,虚假榜单的存在,让更多的用户被虚假的榜单欺骗,让许许多多真正的优秀应用无法见到阳光。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中国的App的质量又怎么能得到保证?

刷榜产生的排名,可能能带来短期的影响和效益,但无法维持长久的用户关注。用户是不会长久被欺骗的,所以中国的App虽然可能通过非常规的手法爬上排名榜,但最终仍然摆脱不了被用户抛弃的命运。

反 观国外,2009年《愤怒的小鸟》登陆苹果应用商店,一直“愤怒”至今;《水果忍者》2010年发布,至今仍然是每台移动终端的必装游戏,而且其中国下载 量占了其总下载量的30%,而这些都是刷榜不可能达到的。对用户体验和心理的准确把握以及App质量的高要求,才是维持它们几年不衰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App产业真的要从白日梦里醒来,重回App产业的根本,重新审视自己要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和产品。唯有如此,中国的App开发者才有可能重归正途。

如果有那么一天,吴枫就可以畅快地亲近他的代码。而老姚们不再那么自信,需要操心自己的生计,那么更多应用商店里的NO.1,将可能长久是中国App开发者的作品。